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生理健康知识分享

《肺结核与肺癌:相似与不同的健康挑战》

2024-12-03 09:24:52 点击数:

(一)病因差异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当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细菌在肺部生长繁殖,破坏肺组织,从而引发肺结核。而肺癌是由恶性肿瘤细胞浸润肺组织导致。肺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吸烟、空气污染、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石棉、砷等)、电离辐射、遗传和基因改变等。

(二)症状不同

肺结核多有低热、盗汗、消瘦、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两周及以上的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午后潮热,乏力等表现。肺癌常见胸痛、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喘憋等症状。肺癌可表现为持续性刺激性干咳,或咳嗽音呈高调金属音,持续痰中有血、咯血,气短或喘鸣,发热胸痛,明显消瘦。还有出现肺外的症状,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

(三)治疗方案区别

肺结核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通过规律全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疾病能治愈。肺癌可进行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生物靶向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肺癌需要评估类型、分期等,选取适合患者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其预后取决于能否及时发现和诊治,预后随不同患者病情差异而有所不同。

二、肺结核会引发肺癌吗

1. 引发可能性分析

肺结核长期刺激肺组织可能增加肺癌发生几率。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肺组织、气管、胸膜、支气管等部位长期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刺激,会产生永久性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会增加肺癌发生的风险,因为肺癌的发生与肺部损伤有很大关系,肺癌最初起源于腺体、支气管黏膜、气管等部位。然而,并非得了肺结核就一定会得肺癌。一般情况下,肺癌的发生需要致癌因子刺激细胞发生恶变,得了肺结核之后只要坚持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通常不会刺激到细胞恶变,所以大部分肺结核患者不会引起肺癌。

2. 积极治疗的重要性

坚持抗结核治疗可降低癌变风险。肺结核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全程、规律地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是不会引起肺癌的。虽然肺结核本身不会导致肺癌,但肺结核患者发生肺癌的几率比普通人要高。如果肺结核没有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病情逐渐进展,不断对肺部造成损伤,细胞癌变的几率就会增大。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彻底恢复之后,可以减少出现癌变的风险。例如,经常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进行抗结核治疗。
及时处理肺结核并发症。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以往对肺组织的损害较大,没有得到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有转化为肺癌的风险。肺结核通常会引起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脓等并发症,还可能会诱发气胸、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狭窄、脓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所以,出现了肺结核,一定要严格的抗结核治疗,同时对这些并发症进行预防或出现后进行处理。如果有胸腔积脓,一定要早期进行穿刺引流。坚持抗结核治疗,抗炎治疗,可降低癌变风险。

三、肺癌与肺结核的症状对比

(一)临床表现差异

  1. 肺结核有午后低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这些症状是由于结核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全身性反应。患者在午后体温会升高,但一般不超过 38℃,同时伴有乏力感,夜间睡觉时容易出汗。结核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病程较长,患者会逐渐消瘦、食欲减退等。
  1. 肺癌早期多为单纯刺激性干咳,中晚期出现咳嗽、体重下降、痰中带血等。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只是偶尔的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咳嗽会加重,且可能伴有咳痰。由于肿瘤的消耗,患者体重会逐渐下降。中晚期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痰中带血的症状,这是因为肿瘤侵犯了肺部血管。

(二)CT 表现不同

  1. 肺结核病变主要位于下叶背段、后基底段及上叶尖后段。肺结核在 CT 影像上多表现为多灶性,以上叶为主,其他肺叶、肺段可见斑点状、细结节状等。病灶内常有钙化,还可能出现空洞,伴有不同程度的渗出。
  1. 肺癌为实质性病灶,有毛刺征等。中央型肺癌主要表现为肺门的肿块影,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支气管受压变窄,肿块实变成分较多,纵膈内可见近圆形的淋巴结影。周围型肺癌主要是肺内肿块,密度不均匀,有毛刺、支气管充气征。肺癌增强 CT 上可见肿块内轻度不均匀强化,可见血管影。

(三)痰液培养结果不同

  1. 肺癌通常为阴性。肺癌是由恶性肿瘤细胞引起的疾病,痰液中一般不会培养出特定的病原体。
  1. 肺结核可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如果患者感染了肺结核,痰液中可能会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肺结核患者的痰液培养都是阳性,有些患者可能不排菌,或者处于非传染期,此时痰液培养可能为阴性。诊断肺结核不能单单依靠痰检,还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判断。

四、如何鉴别肺结核与肺癌

1. 发病原因辨别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接触到结核杆菌就有可能感染发病。而肺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会使有害物质在肺部沉积,损伤肺组织细胞,增加肺癌发生风险。此外,环境污染中的有害物质,如 PM2.5、工业废气等,长期接触也可能诱发肺癌。

2. 症状区分

肺结核患者常有夜间盗汗的症状,这是由于结核菌感染后引起的全身性反应。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低热、乏力、消瘦、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表现。肺癌患者则以干咳为主,早期可能只是偶尔的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咳嗽会加重,且可能伴有咳痰。中晚期肺癌患者还会出现体重下降、痰中带血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差异

肺结核患者的痰结核涂片检查可能为阳性,这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而肺癌患者的痰结核涂片一般为阴性。此外,肺癌患者的肿瘤标记物可能会升高,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而肺结核患者的肿瘤标记物通常在正常范围内。

4. 影像学检查鉴别

肺癌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肿瘤标记物会升高。通过 CT、MRI、穿刺等检查可以区分肺结核与肺癌。在 CT 影像上,肺结核具有多灶性,多以上叶为主,病变的形态为斑片状影,病变时间较长者可出现明显钙化灶,还可能出现空洞,伴有不同程度的渗出。而肺癌多为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形态欠规则,边缘欠光滑,主要表现为棘状凸起和短毛刺。中央型肺癌主要表现为肺门的肿块影,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支气管受压变窄;周围型肺癌主要是肺内肿块,密度不均匀,有毛刺、支气管充气征。肺癌增强 CT 上可见肿块内轻度不均匀强化,可见血管影。穿刺活检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鉴别肺结核与肺癌的重要手段。

五、肺结核和肺癌的治疗方法差异

(一)治疗手段不同

  1. 肺结核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全杀菌药,链霉素等半杀菌药以及乙胺丁醇等抗菌药。化学治疗强调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治疗原则。肺结核患者只要严格遵守化学治疗原则,大多数都能治愈。
  1. 肺癌的治疗方法则较为多样,有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或靶向治疗等。手术治疗早期肺癌通常能达到治愈效果,已明确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手术可考虑在术前化疗或放疗后进行,手术方式首选解剖性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放射治疗对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全剂量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模式;对有远处转移的肺癌,放射治疗一般用于对症治疗,是姑息治疗方法;手术后放射治疗用于处理术后的切缘残留或局部晚期的病例。化学治疗分为术前化疗、术后化疗和系统性化疗,肺癌的标准化疗方案是包含铂类药(顺铂或卡铂)的两药联用方案。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特有的和依赖的驱动基因异常进行,具有针对性强、对该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轻,携带驱动基因异常的晚期肺癌病人接受靶向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时间远高于传统化疗,部分病人可长期生存。免疫治疗主要针对抑制 T 细胞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及其受体通路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可使少数晚期病人获得远期生存。

(二)预后区别

  1. 肺结核大多可治愈,长期生存。肺结核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时诊断、规范化学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初治的肺结核患者给予及时规范的治疗,治愈率可达 85% 以上,复治的肺结核患者经过规范治疗,治愈率也可达 75% 以上。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后,愈后效果较好,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恢复好后和正常人一样,但可能体质会稍微差一些。
  1. 肺癌中晚期患者少数能长期存活。肺癌中晚期能活多久不可一概而论,与是否尽早治疗、病理类型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越早治疗,疾病对寿命影响越小。肺癌病理类型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 Ⅱ 期 5 年生存率约 40%,Ⅲ 期 5 年生存率降至 15% 左右,Ⅳ 期 5 年生存率不到 5%。小细胞肺癌 Ⅱ 期 5 年生存率约 25%,Ⅲ 期 5 年生存率约 10%,Ⅳ 期 5 年生存率约 3%。但肺癌中晚期通过治疗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中晚期肺腺癌,伴有基因突变的,可以进行靶向治疗,生存时间较长,在 3 年左右。中晚期肺癌患者,化疗为主,生存时间在 1 年半左右。中晚期小细胞肺癌,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晚期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生存时间在 1 年左右。中晚期肺癌的生存期,主要取决于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以及治疗后疗效评估。如果有基因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同样可获得 5 年以上的长期生存。